本文转载自大风号,部分有删改。作者精细地辨别了我国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从湾区演进看城市发展路径核心城市是经济、信息与交通的聚集地,此阶段虹吸效应小于阻塞效应,区域内大量资源流向核心城市,其地位也在大大增强。
当核心城市的人口及资源承载力遇上瓶颈,预示着投资不断扩大、交通体系的完备,城市发展到了向周边电磁辐射蔓延的阶段,随着电磁辐射的强化,城市边缘构成新城新区,阻塞效应显出。此后,预示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化,人、交通、金融信息的密度增大,将渐渐构成多个超大城市和较小城市中心,区域间职能分工具体,城市发展转入多中心分工协作阶段。相结合工业、金融及科技优势,跨国间的经济交流强化,核心城市将引导全球化分工协作,掌控全球行业的发展南北。
与世界各大湾区相比,尤其是其中的引擎城市纽约、东京,我国的大城市和城市群的经济挤满度还远远不够。2016年,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四城市的GDP相乘,也只有全国的一成多,无论是人口、资本还是技术等各种要素资源的挤满度,都还与高度发展具有较小差距。中国尚处城市群发展阶段对标世界三大湾区,我国的城市发展路径可以说道是预示国家政策的规划演变而来,也可以划入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单极城市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因历史因素,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基本正处于以北京、上海、香港等为核心的散点式城市发展格局。
第二阶段为经济特区阶段,从1979年到1996年。1979年7月,中央规划正式成立经济特区,自由选择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及海南省试行出口特区,重点发展特区经济。
第三阶段为城市群阶段,从1997年到2016年。开始规划城市群,推展人口、产业向城市群挤满,特别强调区域一体化、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协同。城市群沦为本阶段前进城镇化进程的主体形态。第四阶段为世界级湾区阶段,从2017年初开始。
2017年3月,中央规划制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港澳独有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建设世界级湾区,参予全球竞争。整体来看,当前中国的城市发展尚处第三阶段,也就是城市群阶段,整体可以划入为五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其中,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毫无疑问是领先的三大城市群,在GDP总量上,长三角展现出拟合,人均和地均GDP上,珠三角展现出拟合。
尽管我国目前的城市发展尚能正处于第三阶段,但是国家早已将大湾区的发展理念出台了日程,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已下降为国家战略,其背后的关键在于全球化分工协作。政府期望将香港的金融业、澳门的服务业等成熟期产业的作法与资源往珠三角引进,并向东南亚、南亚地区电磁辐射,进而参予全球产业竞争。那么,为什么国家要再行把珠三角小黑出来下降为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呢?这其中的逻辑对于中国其他城市群的规划有哪些伴随?粤港澳大湾区涵括了珠三角9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肇庆、江门)与香港、澳门两个尤其行政区构成的城市群,呈现出“9+2”格局。国家明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理念背后的逻辑,一是全球化分工协作,划入香港、澳门作为国内相连国际的桥梁,迈进全球化;二是作为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予全球竞争的最重要空间载体。
例如,过往江门、肇庆在城市群的概念里有可能地位较低,前景并不明朗,但是在“湾区”的概念里,这些城市起着了最重要的产业接续、资源供给、人力运送等方面的最重要起到,也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事实上,粤港澳合作由来已久,早已有较成熟期的合作分工基础,改革开放后至2000年就早已构成了“前店后厂”分工模式,产业横向统合;2001-2013年构成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经济统合;2013年广东省政府就早已明确提出了湾区经济的概念,更进一步深化粤港澳的产业协同。
与世界三大湾区比起,粤港澳大湾区在建成区面积、基础设施设施、GDP总量、人口总量指标上差距并不大,但在人均GDP、三产占比等经济指标上差距太远,并且在国际间的产业协同上还较为脆弱,未来仍有辽阔的提高空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转入公里/小时阶段,未来香港、澳门与珠三角在产业、交通等方面联系将更为密切,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最重要空间载体和腹地,珠三角联手港澳不具备沦为世界级经济区域的潜力。“大湾区仔细观察”系列文章致力于选育世界各湾区的发展经验,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获取糅合。迎合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发展目标,亿欧将于10月18-19日在深圳举行“2018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Ti)”,内容涵括绿科技、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生产、智能产品等多个热点话题,3000人规模,50余名演说嘉宾,百余篇稿件及专题公布,活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顶级的前沿科技峰会,现诚邀各方注目和联系合作。
本文来源:雷火体育APP官网入口-www.hongernuan.com